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构成
人口分布不均是克罗地亚人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。今天,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居住在三分之一的领土上。人口最集中的城市是萨格勒布市,根据2019年的官方估计,克罗地亚人口的20%居住在萨格勒布,并且几十年来萨格勒布人口密度一直在增加。人口集中最低的地区是利卡-塞尼县,只有1.1%的人口,人口密度在过去30多年里一直在下降。
总的来说,人口密度最低,人口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克罗地亚农村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地区,例如山区(利卡、戈尔斯基科塔尔)、岛屿、达尔马提亚腹地、克罗地亚中部偏远且交通不便的地区和斯拉沃尼亚。因此,今天克罗地亚的人口密度参差不齐。萨格勒布、斯普利特、里耶卡等大城市的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相对增加。这主要归功于其卫星城镇以及伊斯特拉、克瓦内尔和达尔马提亚的一些中大沿海城镇的人口增长。除此之外,还存在居民(主要是退休人口)季节性或永久性从大城市搬到乡间家,尤其是沿海地区。
从民族构成来看,克罗地亚是一个特别同质的国家;今天,克罗地亚人占总人口的91.63%。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,塞族人,占3.2%。其它20个少数民族的比例要小得多。
塞尔维亚人移民到克罗地亚的历史比较悠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。他们迁移到前军事边界地区(利卡、巴诺维纳、科尔敦、达尔马提亚北部和斯拉沃尼亚东部和西部),后来也迁移到较大的城市。由于1990年代的战争事件导致移民,塞族人的比例急剧下降。卫国战争结束后,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返回了克罗地亚,最多到武科瓦尔-斯里耶姆县、锡萨克-莫斯拉维纳县、卡尔洛瓦茨县、利卡-塞尼县和希贝尼克-克宁县。
波斯尼亚人(以前称为穆斯林)是第三大民族,占人口的0.62%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。在1878年奥匈帝国占领波黑之后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(特别是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经济原因)波斯尼亚移民更多。意大利少数民族 (0.36%)主要居住在伊斯特拉和里耶卡,小部分居住在斯拉沃尼亚西部。匈牙利人占人口的0.27%,他们居住在与匈牙利接壤的东斯拉沃尼亚和巴拉尼亚的村庄。斯洛文尼亚人(0.2%)居住在克罗地亚各地,但在克罗地亚-斯洛文尼亚边境、伊斯特拉、里耶卡、奥帕蒂亚、戈尔斯基科塔尔、萨格勒布和其它大城市的人数略多。占人口0.36%的阿尔巴尼亚人在于18世纪定居扎达尔周围地区,1945年后,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也移民过来。在今天的克罗地亚,还有罗姆人(0.46%)、捷克人(0.2%)、马其顿人(0.09%)、黑山人(0.08%)、斯洛伐克人(0.1%)和其他少数民族。
克罗地亚少数民族的地位由《少数民族权利宪法法案》(2002年)规定,即少数民族有下列权利:使用自己语言和文字、以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、使用本少数民族的徽记、文化领域的自治权、实践他们的宗教、使用公共媒体、自我组织、在国家和地方各级代表机构以及行政和司法机构中有代表,以及保护他们免受任何威胁或可能威胁其生存的活动的影响。该法还设立了各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委员会和少数民族咨询委员会,其成员在克罗地亚议会中代表少数民族。
与其它一些国家一样,在克罗地亚,宗教构成几乎完全对应于民族构成:罗马天主教徒占78.97%,并且大多数是克罗地亚人。东正教教徒占3.32%,主要是塞族人。穆斯林教徒,主要是波斯尼亚人,占1.32%,其他基督徒占4.83%。不可知论者、无神论者或未宣布其宗教信仰的人占克罗地亚人口的6.43%。